首页 > 企业文化 >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
【陆港清廉说①】追思守正气,清明话清廉
发布时间:2020-06-12

清明时节 ,慎终追远

草长莺飞,万象更新


编者按:文明寄哀思,廉洁过清明。今年是《共产党宣言》首个中文全译本问世100周年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小编特整理推出望道清廉系列故事,让我们一起回首初心,永葆本色。

陈望道,1891年——1977年,原名陈参一,字任重,浙江义乌人。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,中国教育家,修辞学家,语言学家。1920年在浙江义乌分水塘翻译了《共产党宣言》首个中文全译本。

上个世纪五十年代,陈望道担任复旦大学校长。这位老校长不苟言笑,讲话时带有很浓重的义乌方言口音。但他一心为公,助人为乐,艰苦朴素,严于律己。

1959年,陈望道在复旦大学九舍寓所书房内。

陈望道的月薪是三百六十元,在当时看来是不少了,但他本人生活很俭朴,除日常生活开支、购买书籍水果外,多少年来没有添置过新衣物,但他给保姆的工资比其他人家多。在他的月薪中,要资助家乡,对有困难的老友请他们“帮忙花钱”,甚至对以前华东文化部的老部下,有困难的也慷慨资助,同事们都知道他结余不多。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,他对有些按规定给他的补贴,或上交或退回。多年来他花了很大的精力主编《辞海》,编委会要按规定给他发酬金,他分文未取,只要了十部《辞海》。望老自己留一部外,其他分赠给复旦几位校长和书记。

望老处处以身作则,严格要求,私事不找组织麻烦。他的夫人去世后,儿子陈振新远在嘉定铁道学院工作,星期六晚上才能回家,七十四岁的老人丧偶后无亲人陪伴,党委曾多次提出把陈振新调来,他总说不要特殊,直到一九六五年才同意把陈振新调来复旦。

望老是当时复旦唯一有专车的校长,住房旁有专用车库,但他从不公车私用。有次儿子振新手术后去医院复诊不便乘坐公交车,同事提出是否让司机老魏送一下。他说:“不可以,叫他自己叫出租车去。”当时出租车是很少的,望老情愿自己花钱要振新乘出租车去。望老出去开会,振新去看病搭个便车,但仍要振新自己坐车回来。在这些方面,望老公私分明,要求严格,原则性很强。这充分说明,我国老知识分子一贯保持艰苦朴素的风气,并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,而是孜孜不倦地在探求学术上的宝藏。

陈望道(左三)、蓝聚萍(左四)在新闻馆前合影。

注:本文内容来源于蓝聚萍《纪念陈望道老师 学习陈望道老师》一文,略有改动。《陈望道纪念集》,2006年。

蓝聚萍,1949年进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,与当时系主任陈望道先生一起工作。“既是他的学生,又是他的秘书”。先后担任陈望道秘书工作十余年。

百年前,信仰如炬,陈望道先生在家乡义乌分水塘首译《共产党宣言》全文。百年后,信仰如磐,真理的光芒愈加璀璨,望道精神在乌商大地代代传承。望道廉洁故事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)